易道文学网yidaowenxue.com

而且,孙良夫与荀庚两人虽说是同一天到达鲁国的,但从时辰上讲,孙良失是上午到的,而荀庚是下午到的。如果按先来后到的顺序,貌似是卫国先来。

这事咋整?

鲁国人的智慧不是吹的,臧孙许出面解决了这个难题,他将列国诸侯划分成三等,分大国、中国、小国,将卿和大夫又各划分为三等,即上卿、中卿、下卿,上大夫、中大夫、下大夫,然后将这三等国家的卿和大夫作了对比,就解决了问题。

具体就是,中国的上卿、中卿、下卿相当于大国的中卿、下卿、上大夫。小国的上卿、中卿、下卿相当于大国的下卿、上大夫、下大夫。

臧孙许还振振有词道:“主公,这是历古以来的制度。如今,卫国相对于晋国,连中国都算不上,只能算是小国。荀庚是大国的中卿,相当于中国的上卿,当然要比孙良夫这个小国的上卿地位要高。”

既然如此,那还有什么好说的?当然得先与晋国人盟誓,再轮到卫国人。于是,公元前588年周历11月28日,鲁成公与晋国上军帅荀庚举行盟誓,重温了14年前的赤棘盟会精神。

第二天,即11月29日,鲁成公再与卫国执政上卿孙良夫举行盟誓,重温了两年前的两国会盟精神。

谁都没有意见,连卫国执政上卿孙良夫也没有意见。其实,所谓大国、中国、小国,确实是存在的,但那是大周王朝成立之初,已经对所分封的各诸侯国予以了定性。

大国,指的是公爵、侯爵这样的诸侯国,如晋国、齐国、燕国、鲁国、卫国、宋国等。中国指的是伯爵男爵子爵这样的诸侯国,如楚国、许国等。小国则是指没有爵位的那些个附庸国,如一开始的秦国、邾国等。

但春秋走到了现在,那些原本意义上的大国,还有几个存在?随国、虢国、邓国等甚至都不复存在了。而原本意义上的小国跃升为大国的也有,如秦国,从一介附庸晋升至伯爵。

国之大小,不再以爵位来区别,而是以国家综合实力来判别了。

于是,原本都属于大国系列的卫国、鲁国、陈国、蔡国等国,在具有超强战斗力和国家实力的晋国、楚国、齐国等国面前,自觉将自己视为中国甚至小国。

鲁国之所以出现臧孙许这样的关于国之大小的区别言论,其实质意义就为了向晋国表示忠心,仅此而已。

显然,鲁国此时的外交政策,就是在明面上无论如何都要将晋国给抬上天去,尽管此时的晋国在综合实力上不如楚国。

只是,令鲁国人没有想到的是,晋国人貌似根本无视鲁国的这番表现。在晋国人的眼里,一切唯利益是图,只要符合晋国利益的,就欢迎。而鲁国这种高度重视一个盟誓礼仪的先后问题,晋国人根本不在乎。

既然不在乎,那就感受不到鲁国的良苦用心。或者说,晋国习惯了被捧上天。鲁成公满满以为,晋国应该会对此表示出心灵上的触动,从而对鲁国更加关心。

但结果呢?很快,鲁国人就感受到了被鲁国视为至高无上的礼仪方面的东西,在晋国看来是根本不当成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