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道文学网yidaowenxue.com

袁术去世后,他的侄子袁胤带着灵柩和妻子逃往庐江,却被徐璆全数斩杀。

徐璆夺取了玉玺,并前往许都献给了曹操。

曹操对此感到非常高兴,于是任命徐璆为高陵太守,自此玉玺落入曹操之手。

与此同时,刘备得知袁术的死讯后,向朝廷上表,并向曹操报告,命令朱灵和路昭返回许都,留下部队守卫徐州。

刘备本人则亲自出城,鼓励流离失所的百姓重返家园。

朱灵和路昭回到许都拜见曹操,向他汇报刘备留下部队的情况,曹操听后大怒,打算将二人处决。

荀彧劝说:“如今权力已归于刘备,这两人也是无可奈何。”

曹操因此饶恕了他们。

荀彧又建议:

“可以写信给车胄,让他暗中对付刘备。”

曹操采纳了这个计策,秘密派人去见车胄,传达曹操的命令。

车胄随即请陈登共同商议此事。

陈登说:

“这件事很简单。刘备现在出城招揽百姓,不久将会返回;将军可以命令士兵埋伏在瓮城旁,假装是去迎接他,等到刘备骑马到来,一举将其斩杀。我会在城墙上用箭阻止后续的军队,大事就可以成功了。”

车胄同意了这个计划。陈登回去见到父亲陈珪,详细告诉了他整个计划。

陈珪命令陈登先去通知刘备。

陈登遵照父亲的命令,骑马前去报信,正巧遇到了关羽和张飞,向他们详细报告了整个情况。

原来关羽和张飞先一步返回,

刘备在后面。

听到消息的张飞,立即准备投入战斗。

关羽却说:“敌人在瓮城边埋伏等着我们,贸然前往必遭不测。我有个计策,能除掉车胄:

咱们可以趁夜色伪装成曹军前往徐州,诱出车胄后突袭将他斩杀。”

张飞认同了这个计划。

由于他们的部队原本就有曹操的旗帜,装备也相似。

于是在深夜三更时分,他们抵达城边并叫门。

城上的守卫询问:“来者何人?”

众人回答是曹丞相派来的张文远的部队。

得知此事的车胄急忙找来陈登商议:

“如果不去迎接,可能会引起怀疑;但如果前去迎接,又担心有诈。”

车胄于是上城回应:

“夜深难以辨认,等到天亮再相见。”

城下的人则回答说:

“只怕刘备得知,还是赶快开门吧!”

车胄犹豫不决时,城外的士兵齐声呼喊“开门”,

车胄无奈之下只得穿戴盔甲,率领一千士兵出城。

他们越过吊桥,车胄大声问道:

“文远在哪里?”

在火光中,只见关羽挥刀骑马直奔

车胄,大喊道:

“你这小人竟敢心怀鬼胎,想要害我的兄长!”

车胄惊恐万分,交手不多时便抵挡不住,转身逃跑。

当他逃到吊桥边时,城上的陈登指挥乱箭射下,车胄被迫绕城而逃。

关羽紧追不舍,一举斩下车胄的首级,提回首级返回,并向城上呼喊:

“叛贼车胄已被我所杀。其余众人无罪,投降者可免一死!”

于是士兵们纷纷倒戈投降,军民得以安宁。

云长迎接玄德时,向他汇报了车胄的阴谋并告知已将其处决。

玄德听后震惊地问道:

“如果曹操来袭,我们该怎么办?”

关云长回答:

“我和张飞会去迎击他。”

玄德后悔莫及,于是前往徐州。

沿途,百姓们纷纷跪拜欢迎。

玄德抵达州府,寻找张飞,发现张飞已经将车胄的家族全部铲除。

玄德担忧地说:

“我们杀害了曹操的亲信,他会善罢甘休吗?”

陈登提出:

“我有个计策,足以让曹操撤退。”

这正应了那句:

脱离险境孤身一人,

又用妙计熄灭战火。

……………………………………

原来郑康成名叫郑玄,他勤奋好学,才华出众,曾经师从马融学习。

马融每当讲学,必定设置红色的帐幔,前面聚集学生,后面陈列歌妓,侍女环绕在左右。

郑玄在这里听学三年,眼睛从未看过别处,心如止水鉴常明。

马融对他感到非常惊奇,

心里想着,难道他没有一点〈欲望〉吗?

等到郑玄学成归家时,马融感叹道:

“能得到我学问的精髓的人,只有郑玄一个人罢了!”

郑玄家中的婢女都通晓《毛诗》。

有一个婢女曾经违背郑玄的心意,郑玄命令她跪在台阶前。

另一个婢女开玩笑地对她说:

“‘你为什么跪在泥土里?’”

这个婢女应声回答:

“‘我在诉说自己的不幸,正好遇到了他的怒气。’”

他们的风雅就像这样。

桓帝时期,郑玄官至尚书。

后来因为十常侍之乱,他弃官归家,居住在徐州。

刘备在涿郡时,已经师从过郑玄;等到刘备担任徐州牧,时常到他的住所请教,对他非常敬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此时刘备想起了这个人,非常高兴,便和陈登一起亲自到郑玄家中,请求他写信给袁绍。

郑玄慷慨地答应了,写了一封信交给刘备。

刘备便派孙乾连夜带着信前往袁绍处投递。

袁绍看完信后,心想:

“刘备攻打了我弟弟,本来不应该帮助他;但又考虑到郑尚书的命令,不得不去救援他。”

于是袁绍聚集文武官员,商议兴兵攻打曹操。

谋士田丰说:

“连年战争,百姓疲惫,仓库空虚,不能再发动大规模的战争。应该先派人向天子进献捷报,如果不能传达,就上表宣称曹操阻断我们进献的道路,然后带兵驻扎在黎阳;

同时在河内增加船只、修缮军械,分别派遣精兵,驻扎在边境,三年之内,大事就可以确定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