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道文学网yidaowenxue.com

面对愈发强势的金国,北宋还是决定要结盟,理由是听说辽国君主已露亡国之相。为此大臣王黼还专门派了个画家,去给辽主画像。徽宗闻听大喜,岂不知他自己也挂着亡国之相。

宣和二年(1120年),赵良嗣以买马名义再次使金,正式缔结“联金灭辽”的盟约。徽宗在诏书中言:“据燕京并所管州城,原是汉地,若许复旧,将自来与契丹银绢转交,可往计议,虽无国信,谅不妄言。”徽宗本意是要收复燕云十六州,也就是把长城以南的关内所有失地全部收回,将夷狄完全拒于长城以外,但可能由于对地理历史背景不甚了解,他写的是“燕京并所管州城”,一上来便作茧自缚,授人以柄。尽管赵良嗣在谈判中坚持“燕京”的概念等同于幽云十六州,但金国坚持“燕京”就是辽朝的燕京辖区,拒绝将燕京辖区之外的土地归属宋朝,尤其是长城以南的平州、营州等地(今冀东地区),金国坚持要归己所有。

两方对此问题争论不休,文书往来,议论不绝,最后只取得阶段性成果,燕京仍许于宋朝,而待战事结束后,根据战事结果,西京等州再做议论交割。最后双方约定:届时金进攻辽中京(内蒙古宁城西),宋攻取燕京一带,事成以后,燕京归宋所有,送给金岁赐五十万两匹。

赵良嗣回朝复命,宋徽宗看了文本才知御笔作茧自缚,于是再派马政使金,要求在盟约中将燕云十六州一一注明。可金国哪能把嘴里的肥肉吐出来,于是断然拒绝,并且态度强硬地表示如果宋朝要求过高,将不惜解除盟约。并且特别强调了还燕之事,需要以宋朝出兵夹攻作为前提,才肯答应。宋徽宗便也没再强硬争取。于是,盟约中最关键的领土争议就这么稀里糊涂谈过去了。

因为当时辽朝阻隔在北宋和金国之间,两国使节通过横跨渤海进行往来沟通,所以盟约被称为“海上之盟”。

盟约虽签,但是朝堂之上的反对声音一直存在。太宰郑居中态度尤为坚定,他说:“澶渊之盟至今百余年,兵不识刃,农不加役,虽汉唐的和亲之策,也不如我朝的安边之策。如今四方无虞,却要冒然毁约,恐招致天怒人怨。且用兵之道,胜负难料。若胜,国库必乏,人民必困;若败,遗害不知凡几。以太宗之神勇,收复燕云,两战皆败,今日何可轻开战端?”安尧臣也认为伐辽是妄启边衅,用汉唐故事,认为人主兴师于远夷皆不可取,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都是浪费民力,更何况本朝之弱,且认为所谓伐辽都是童贯这一权阉勾结党羽,形成集团,鼓噪而动,以矜其功,挟恩而重,皇帝不能被奸臣小人所蒙蔽。只可惜这些反对声只是被记录进了史籍中,幻想着凭借这纸盟约收复失地、获取不世之功的宋徽宗不可能对当时的决策有丝毫的改变。

正因为童贯、王黼是“联金灭辽”的始作俑者,所以,他们不管不顾大宋修好辽国带来的边境互不侵犯,他们和赵佶只想着在“联金灭辽”中立下“不世之功”。那么,太宰郑居中、资政殿大学士宇文虚中就成了他们立功路上的“绊脚石”,必须搬走。

郑居中乃郑贵妃从弟,进士及第,官至知枢密院、资政学士、太一宫使兼侍读。崇宁五年(1106年)正月,西方出现彗星,尾巴很长。宋徽宗因言者指责党人碑,于是,凡是蔡京建置的事物都罢去。蔡京免官为开府仪同三司。郑居中入宫面圣,奏道:“陛下建学校、兴礼乐,以藻饰太平;置居养、安济院,以周拯穷困,何所逆天而致威谴乎?”帝大悟,于是,皇上再次起用蔡京。蔡京再得主政,郑居中功不可没。

郑居中官至知枢密院,但蔡京却说郑居中任职枢密院是皇上任人唯亲之举。郑居中开始怨恨蔡京,于是,与张康国亲近,而与蔡京疏远。都水使者赵霖在黄河捕得双头龟,向皇上献瑞。蔡京称赞,但郑居中反对说:“首岂宜有二?人皆骇异,而蔡京独主之,殆不可测。”啥意思?就是质问蔡京:一国(龟)之‘首’应该有两个吗?皇上于是命令将双头龟丢到金明池中,说:“还是郑居中爱朕啊!”,然后,再罢蔡京相位。此时,郑居中自以为罢蔡之后,自己必得相位,可皇上却毫无重用他之意。

此时,蔡京总治三省事,更加变乱法度。郑居中多次上奏蔡京之乱,皇上也厌恶蔡京专权,于是,擢升郑居中为少保、太宰,叫他监视、制的蔡京。恰好蔡京、童贯主导“联金灭辽”之策,以收复燕云十六州。郑居中力陈不可。其后,金盛辽衰,王黼、童贯复议举兵“联金灭辽”,居中又说:“不宜幸灾而动,待其自毙可也。”

郑居中的观点其实在当时很有道理,既然金辽相争,宋则休养生息即可。二虎相争,必有一伤;但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这个道理显而易见,但是童贯、蔡京焉能看透?

结果郑居中入朝,“暴遇疾归舍,数日卒。年六十五。赠太师、华原郡王,谥文正。”

“暴遇疾归舍,数日卒。”啥意思?就是说郑居中得病死亡很突然。是否与梁山头领宋江、卢俊义一样,被喂以水银、毒药?谁能说得清。

总之,郑居中、宇文虚中反对王黼、童贯举兵“联金灭辽”之议,先是郑居中“暴遇疾归舍,数日卒”,然后是宇文虚中遭弹劾,您说,事情是否太巧了?

边走边想,转眼间回到家里,倒头边睡,这几日实在太疲乏了。刚刚睡下,便梦见梁太尉急匆匆拉了我进宫。这时,雨声大作,我跟上梁太尉进宫,心情有些沉重,因为我知道这次进宫面圣的原因并不简单。我们一同走进了宫门,就看到李公公微笑着出来迎接我们,他的眼神中却透露出一丝神秘。进入宫殿后,太师宿元景等权臣都在,他的神情严肃,似乎在思考着什么重要的事情。我们三人一起向皇上行了三呼万岁之礼,然后皇上赐座。坐下后,我静静地听着皇上讲话。果然,如我所料,皇上提到了参知政事王黼弹劾宇文虚中的奏折。赵佶的声音中带着一丝疑惑和担忧,他问道:“三位爱卿,对于宇文虚中一事,诸位有何评价?” 宿太尉率先发言,他的语气沉稳而坚定:“皇上,宇文虚中一直是一位忠诚的臣子,他的为人和能力大家有目共睹。此次弹劾之事,恐怕尚无真凭实据,其中有所误会。” 梁太尉接着说道:“皇上,微臣认为,应当对弹劾之事进行深入调查,以免冤枉了好人。”

我深吸一口气,说道:“皇上,宇文虚中忠心可鉴,此事或许另有隐情,望皇上明察。” 皇上微微点头,说:“朕也觉得此事需慎重处理。李公公,传朕旨意,命御史台彻查此事,务必查明真相。”李公公应声而去,房间里陷入了短暂的沉默,只听到外面的雨急促地泼着。然后,御史台工作效率出奇地快,很快查证宇文虚中有通敌之罪,皇上怒发冲冠,大喝一声,骂道:“朕待你宇文虚中不薄,你既有通敌之罪,朕便容你不得,推出午门斩首!”吓得我大叫一声:“皇上不可!抗金还得用此人!”

睁眼一看,原来是南柯一梦。心中暗暗祈祷:希望宇文虚中能够平安无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