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道文学网yidaowenxue.com

刘瑞一向不相信所谓的四大养马地的说法,养马难道不是靠良种、优质牧草、完善管理与大规模杂交介入才能弄好的吗?为什么一提到马匹,就大言不惭的说什么“中原养不出好马”,“南方是好马的绝缘地”之类的话语。

他坚信,即便是在江淮之地上,仍然能培养出优良的马种,因为眼前就有两个活生生的例子,一个是淮北地区,一个是明治之后的日本地区。

淮北地区自古出精兵,而淮西军得以崛起离不开这里长久以来使用马匹、骡子的基础。

从唐宋时期开始,淮北之地就大规模蓄养马匹,到了明朝初年,朱元璋在北伐结束后,于洪武六年制定了六府二州养马之法,在滁州、凤阳、庐州、和州四府之地设立牧监,管理马群。到宣德年间,各州府的养马户达到了约72万丁,按照五丁养一马的比例计算,马匹员额业已超过14万匹。在南京太仆寺的辖区内,到弘治初年有约4万匹种马。

即便在万历年间马政废除之后,淮北地区仍然长期保留了大量骡马,而这也是支撑前世清末时期捻军不断突出清军层层包围,向西游动到陕西,向东扰乱山东的强大机动能力。而直到现在,淮北地区仍有区域在使用马耕,而非普遍的牛耕或人力犁田。后世赫赫有名的“毛坦厂”就是养马场。这次买来的母马也有不少就是来自于淮北。(东北的开荒过程中也离不开马匹)

至于日本,在万历年间的援朝之役中,其马匹的矮小、耐用力的低下就暴露无遗,时人就戏称日本赤备骑兵为“猴子骑狗”。

而在几十年前的甲午之战中,大量日本民用马被军队征发,肩高在一米四以下,无法胜任繁重的运输工作,大量马匹劳累致死,日本马的低劣性质暴露无遗。

大夏此时虽然军队建设一盘散沙,马政建设也基本荒废,但凭借庞大的马匹基数以及西域流传过来的较为优良的中亚、西亚马种,在军马方面反而压了日本一头。

为此在甲午战事的记载中,经常能看见夏军小股骑兵侦察队冲击日军的记载,在九连城前线,双方都摒弃了铁路等现代交通运输手段,当然也是因为那里根本就没有这些。在传统的畜力运输中,夏军的补给与火力较日军更为优势,最终才实现了将日军拒敌于国门之外。

经此一役,明治政府痛下决心,在国内开展了大规模的马政改良,先设立了临时机构马匹调查所,随后又制定了为期三十年的马政计划,通过合并众多养马机构、颁布养马奖励章程、成立民间赛马会等手段,完成了马匹改良的前置条件,随后通过强制性淘汰本土马种与大规模引进西方优秀马种繁育杂种马的措施,在三十年内完成了日本马的杂种化与体型的大型化,为日后的大规模战争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

刘瑞现在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就是马政几乎荒废,官马废弛,民营牧马业遭到严重破坏,蒙古、西北、黄河中上游地区等原始产马地产马事业几近崩溃,朝廷可控区内的出马量下降了超过80%!

并且由于战事,朝廷未顾及普及现代畜牧技术,马匹交配杂乱无章,马种退化严重,马匹体高及驮负能力严重下降。牧民不知如何育种,只得放任马匹自由交配,最终导致国产马的肩高已经降低到了1米28以下。

按照大夏帝国1922年步兵师编制,甲种师需要马匹2452匹,乙种师2018匹,丙种师1844匹,骑兵师4656匹,炮兵师4062匹,按照编制表来的话,整个大夏军队需要的最低限度都超过20万匹,但直到现在还有半数缺编。

所以就不要好高骛远的在这块基建烂到几乎没有的地块上追求建设全机械化或全摩托化部队了,按照东亚大区的平均水平,建设一支骡马化部队在配上少量装甲车辆与大量火炮才是正解。毕竟该地区没有一支能用的,妥善率高到可以随时出动的机械化大军,对吧,穷鬼帝国主义の日本?